查看原文
其他

小视频、直播、百万经费……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TA们出手了

专注高等教育 麦可思研究 2021-03-17


日前,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决策部署,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依托互联网、微信等强化就业服务,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各地出新招


安徽:创新多项政策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是创新求职创业补贴发放模式。首次采用动漫小视频宣传解读,通过支付宝、微信小程序等信息化手段,为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基本实现“一次不用跑”。


二是创新就业指导方式。开展“就有未来”政策指导讲座网络直播暨就业指导进校园活动,采取线上专题讲座和线下现场答疑相结合,受众超过15万人。


三是鼓励到小微企业就业。对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实施“双向激励”,给予毕业生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就业补贴,并按规定给予企业社会保险和岗前技能培训补贴。


四是打造“2+N”招聘日品牌。着力打造“周三招工”“周六招才”劳动力集市品牌,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周六招才”招聘会2600多场,会同教育部门在高校举办各类招聘万余场。


五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组织1.5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阶梯式创业培训,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00余万元,新建青年创业园5个,重点扶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入园创业。


广西:“互联网+”技术打造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新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新模式。开发“高校毕业生网上自助报到系统”,把报到手续办理由之前“人跑腿”转变为“数据跑腿”;开放“广西人社”微信公众号平台,方便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网上进行实名登记,2019届未就业毕业生通过微信自助实名登记超过2万人;开设就业创业直播节目开展就业指导服务,依托“就业创业指导直播室”“广西毕业生就业创业圈”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发布广西高校毕业生政策宣传信息,开设女大学生求职就业、网络贷款、传销风险防范等就业创业直播节目,主动回应就业热点问题,在线观众近10万人。


青海:多措并举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实现就业


扩大见习规模,启动实施2019年至2021年千名青年见习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组织1500名16岁至24岁的失业青年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通过加强岗位实践锻炼,帮助提升就业能力。


强化专项服务,通过组织开展大型专场活动,为企业用人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搭建对接桥梁。上半年,全省共举办招聘会188场,参加企业4142家,发布岗位信息8.5万个,达成就业意向高校毕业生4226余人。


当然,除了上述地区之外,今年其他地方也有不少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相关举措。


比如,新疆要求高校加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对低年级学生着重进行职业生涯启蒙,对高年级学生着重提升职业素质和求职技能。建立职业指导师联系毕业班制度,每个班指定一名职业指导师,讲解就业形势政策、求职方法,促进毕业生积极就业、理性择业。


比如,江西建立毕业生就业资源数据在线上报系统和“江西微就业”移动服务平台,采集全省高校毕业生基础信息及择业个性化信息,并将分散的就业服务和就业信息在平台上进行整合,既减少信息碎片化和交互性差等问题,又通过后台数据自动对比,实施“人”与“岗”的智能化匹配,将匹配信息及时推送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


各高校助力毕业生就业


各高校为帮助学生就业,也下足了“功夫”:


浙江农林大学:百万经费助力毕业生求职就业


浙江农林大学出台系列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为毕业生发放就业补贴和奖励,鼓励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贫困生顺利就业。据了解,如今该校每年用于支持学生就业的经费超100万。


浙江农林大学鼓励和引导学生考研深造、出国深造,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就业创业。此外,该校不断强化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建立帮扶台账,采取优先推荐就业岗位、给予求职补贴、谈心谈话等措施。针对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出现的焦虑、烦恼、自卑等心理问题,组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构建“智慧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


完善服务体系,拓展就业服务功能。构建“智慧就业”服务体系,切实发挥以供需智能匹配、信息精确推送、远程求职面试等为主要特点的招聘求职功能;以网上职涯测评、朋辈职涯社群、就业创业微课等为主要模式的咨询指导功能;以网上签约、自助服务为主要方式的就业管理功能;以数据统计、多维分析为主要途径的智慧决策功能。


搭建软硬件平台,创新就业服务载体。以“一个中心、四个网络”为载体,建设“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一个中心”即大数据决策中心,开展数据处理与决策指导,是服务体系的“中枢”。“四个网络”即服务体系的“脉络”,进行信息数据采集、反馈与服务呈现。


完善运行机制,保障服务体系良性运转。组建专业化队伍,建成由10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30名信息科学技术专家、百名软件工程在校生组成的智慧就业服务团队。建立保障机制,投入100万元“智慧就业”专项建设经费,保障体系良性运行与深入发展。健全安全长效机制,完善就业数据标准,强化网络及数据安全防护能力,保护学生、用人单位隐私信息。


此外,湖北工业大学大力推进就业工作信息化,开发建设了就业网站、手机网站、就业APP、微信公众号,形成多平台、立体化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武汉理工大学举办毕业生求职就业指导讲座、经验交流会,延伸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聘任“校友工作联络员”,畅通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渠道,持续助力毕业生事业发展。


高校如何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很多人提到促进大学生就业,是促进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上,要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并不是只针对大学应届毕业生。而如何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是所有高校都在考虑的问题。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汪平与麦可思研究分享的做法或许可以参考。


汪平表示,在就业指导服务方面力求“点面结合,条线相济”


设置学生职业生涯个体咨询室,整合人力资源、心理学方面的专任教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专家、学生工作一线老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咨询。


基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生源结构特点,针对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性别的在校生开展相应的就业指导活动。如“新生的启航”大学新生生涯规划月,为大三学生开设“大学生求职:招聘与面试”通识课程,为毕业年级订制就业指导手册;针对女大学生群体举办“职慧”职业素养提升训练营等。除此之外,学校还举办“济世杯”系列校内指导活动,包含职场礼仪大赛、模拟招聘大赛、公务员面试挑战赛等16个子活动。


条线方面,由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一所以经、管、法为主干学科的人文社科高校,学生就业选择多样,但是总体方向较为清晰,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类企业、以公务员为代表的行政事业类单位是毕业生择业的主要方向。因此,学校每年会在校内开展关于银行笔试、面试,以及公务员笔试、面试的指导活动,举行一些省市招录选调生的校内宣讲,帮助毕业生顺利进入这些行业。


学校将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作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抓手之一,在选调生、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切入点上不断挖掘就业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潜力。为鼓励更多毕业生赴西部、基层就业创业,学校出台文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关于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基层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设立专项奖学金,根据毕业生的岗位类别和服务年限给予相应的奖励,最长可以连续奖励3年。此外,学校还开办了出国语言考试、研究生录取考试相关的辅导课程等。总而言之,学校在就业指导服务方面尽全力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高校在职业辅导上需要与时俱进,作出改变,不仅仅是传授求职技巧,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适合社会需要的职业技能,更好地与现实世界相契合。同时,高校也要重视对学生就业准备情况的跟踪、考查,督促其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就业服务中来,对其技能欠缺的部分予以辅导、培训,而这则需要高校、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的共同努力。


本文综合整理自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桂杰)、青海法制报(刘茜)、杭州网(陈胜伟、陈焕)、各大学官网、麦可思研究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